展期:2025/3/19 - 4/8
地點:新北市美麗永安藝文中心
地址:235066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90號2樓(捷運永安市場站2F)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09:00-17:00(休館日為每個月第一個禮拜一及國定假日)
地點:新北市美麗永安藝文中心
地址:235066新北市中和區中和路390號2樓(捷運永安市場站2F)
開放時間:
週一至週日09:00-17:00(休館日為每個月第一個禮拜一及國定假日)
《不均勻Jiaii與陳柏斯雙人聯展》──相視、對話、蔓延交會
若個展是獨語,聯展就是對話;當創作者們決定要辦聯展時,屬於每個人獨特的思考脈絡彼此交織,此刻其實就已經展開各種思考的流動與對話了;不論是形式、內容和美學之間的。
不一樣的風格間產生對話、一杯未均質的液體持續流動,這是展名「不均勻」的由來──兩個創作者的持續對話。英文展名<stirred, not shaken>戲仿小說與電影作品主角英國特務對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對於調酒馬丁尼(Martini)的客製作法「Shaken, not stirred」。
不均勻建立在具有共同系統性質的前提,比方都是液體、都是沙粒、都是織出布匹的經緯線,以及都是創作者。一杯分層的飲料或調酒,放久了它裡面的液體也終將均質,此次兩人的創作就像是在展場中的兩端中緩緩移動的分子;展場中兩位創作者同樣使用的媒材:色鉛筆、壓克力顏料等,以各自的繪畫風格、圖像敘事發展,兩種乍看特質不同的作品,在展覽中也像緩慢流動的分子一樣,相視、對話、蔓延交會,展現不盡相同的創作脈絡。
即便創作脈絡不盡相同,Jiaii與柏斯在從日常生活取材的靈感方面卻是不謀而合。Jiaii想著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物品,會有另一種陪伴的形式。像獨自生活的日子裡朝夕相處的桌椅杯盤、水龍頭、電器開關᠁᠁一點點組成在早晨甦醒後進入視野裡的安全感。當她手邊的事情告一段落,靜靜看著一旁的茶杯,也會忍不住想:「一整天看著我埋首工作是不是很無聊呢?」、「如果是小貓應該會一邊發呆一邊翻個肚皮吧」。柏斯則是延續上次個展《不清醒與其它不不不》對於「眾生即我,我即眾生」和時間概念想像的討論,當夜中行走在林道看著燈光下因雨水而濕潤閃爍光澤的植物,想著人類不可觀測的時間維度和消逝的有機體在變成最小的單位後,是不是仍在我們身邊、成為山林樹木的血肉。
於此以泛靈論做為此次展覽母題的討論,如美國文化生態學家和哲學家大衛‧艾布拉姆在他的著作《感官咒語》和《成為動物》中提出,物質事物在我們的直接感知體驗中從來都不是完全被動,而是會主動地「吸引我們的注意」或「喚起我們的注意」,驅使感知者持續參與這類事物。這種體驗會把我們拉回最原始的感官和感受領域,把人類與物質世界支持人類存在的動、植物、土壤、山脈等超越人類的領域,建立出更具備尊重和倫理的關係。
世界充斥各種個體,人類是其中一小部分,而我們的生活終歸是嘗試與其他個體建立關係。那些被賦予情感與意義的生命體與無生命體,填滿生活中的細小縫隙,飽滿著情感。
此次展覽除了觀看兩位創作者各自的創作脈絡,也可從相同創作媒材中看到各異其趣的手法與視覺語言。兩人共同創作的部分則可以看到兩位創作者面對面對話同時動筆畫下的作品。同時也歡迎參與創作小幅作品的工作坊,參與工作坊的人們也將透過創作的過程和展場中的作品對話。
不一樣的風格間產生對話、一杯未均質的液體持續流動,這是展名「不均勻」的由來──兩個創作者的持續對話。英文展名<stirred, not shaken>戲仿小說與電影作品主角英國特務對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對於調酒馬丁尼(Martini)的客製作法「Shaken, not stirred」。
不均勻建立在具有共同系統性質的前提,比方都是液體、都是沙粒、都是織出布匹的經緯線,以及都是創作者。一杯分層的飲料或調酒,放久了它裡面的液體也終將均質,此次兩人的創作就像是在展場中的兩端中緩緩移動的分子;展場中兩位創作者同樣使用的媒材:色鉛筆、壓克力顏料等,以各自的繪畫風格、圖像敘事發展,兩種乍看特質不同的作品,在展覽中也像緩慢流動的分子一樣,相視、對話、蔓延交會,展現不盡相同的創作脈絡。
即便創作脈絡不盡相同,Jiaii與柏斯在從日常生活取材的靈感方面卻是不謀而合。Jiaii想著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物品,會有另一種陪伴的形式。像獨自生活的日子裡朝夕相處的桌椅杯盤、水龍頭、電器開關᠁᠁一點點組成在早晨甦醒後進入視野裡的安全感。當她手邊的事情告一段落,靜靜看著一旁的茶杯,也會忍不住想:「一整天看著我埋首工作是不是很無聊呢?」、「如果是小貓應該會一邊發呆一邊翻個肚皮吧」。柏斯則是延續上次個展《不清醒與其它不不不》對於「眾生即我,我即眾生」和時間概念想像的討論,當夜中行走在林道看著燈光下因雨水而濕潤閃爍光澤的植物,想著人類不可觀測的時間維度和消逝的有機體在變成最小的單位後,是不是仍在我們身邊、成為山林樹木的血肉。
於此以泛靈論做為此次展覽母題的討論,如美國文化生態學家和哲學家大衛‧艾布拉姆在他的著作《感官咒語》和《成為動物》中提出,物質事物在我們的直接感知體驗中從來都不是完全被動,而是會主動地「吸引我們的注意」或「喚起我們的注意」,驅使感知者持續參與這類事物。這種體驗會把我們拉回最原始的感官和感受領域,把人類與物質世界支持人類存在的動、植物、土壤、山脈等超越人類的領域,建立出更具備尊重和倫理的關係。
世界充斥各種個體,人類是其中一小部分,而我們的生活終歸是嘗試與其他個體建立關係。那些被賦予情感與意義的生命體與無生命體,填滿生活中的細小縫隙,飽滿著情感。
此次展覽除了觀看兩位創作者各自的創作脈絡,也可從相同創作媒材中看到各異其趣的手法與視覺語言。兩人共同創作的部分則可以看到兩位創作者面對面對話同時動筆畫下的作品。同時也歡迎參與創作小幅作品的工作坊,參與工作坊的人們也將透過創作的過程和展場中的作品對話。